我国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到3000万左右。
文|新经济沸点 天骄
众所周知,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我国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描述: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出现,都会引发社会系统性的变革,显性则体现在众多新职业、新型人才的涌现,世界经济论坛在《2020未来就业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新技术的引进和人机之间劳动分工的变化,将导致8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也创造9700万个新的劳动岗位。
这意味着,人力资源洗牌的时代即将到来,当数字经济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的主题时,与之匹配的数字人才问题便凸显,那什么是数字人才呢?
依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定义,数字人才指“拥有ICT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与ICT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3月17日,人瑞人才联合德勤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分为“数字产业化人才”和“产业数字化人才”,所谓数字产业化,是基于数据技术基础发展出来的新型产业,过去向虚,现在走向虚实结合;产业数字化则是对于数字技术传统行业的应用,体现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总结,如果把数字经济按照价值链来看,数字产业化其实更多是在上游和中游,产业数字化更多在下游应用场景。
这份《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数字人才供需缺口仍在增大。根据中国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据此估算,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到3000万左右。”
数字人才的短缺给企业用工造成了困扰:一方面,是社会上应届毕业生、失业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找不到为我所用的人,造成人力资源的错配,人瑞人才的CEO张建国认为,企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人力资源的策略、从管理模式上寻答案。
一家企业要彻底解决数字人才的错配,应先对数字人才进行细分,从上到下可分为:数字领军人才、数字管理人才、数字应用人才和数字技术人才。各个方向的数字人才素质要求则有侧重点,例如,数字领军人才扮演着技术领导者的角色,需跟上时代的变化,意识要领先于其他公司来思考问题;数字管理人才需要很好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与数字化结合,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构建涉及各个业务领域的全新管理平台。
而数字应用人才和数字技术人才则可能具有“通识性”特点,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就可能需要大量数字人才对机器人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电器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等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也属于数字人才的通识性岗位。
在厘清数字人才层次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展开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策略,张建国分析,核心的数字化人才,因为涉及到知识产权、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等,这一部分数字人才可由企业自主培养,但通用型数字人才,企业则应采取更多的人力资源策略,人力资源外包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此外,数字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也从过去的T型人才和π型人才转变为“井型人才”。如果说T型和π型更多指专业知识之外的业务知识,多是十几年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井型人才”除了π型人才技能特征以外,还要具备数字化技术以及还有软性技能,软性技能更多是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包括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等。
按照“井型人才”的思路,对于今年大火的智能汽车领域,如果招聘“系统工程师”岗,其胜任力模型如下:一是基本特征,包含专业背景、工程经验、分布城市、薪酬水平;二是软性技能,包括了项目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与专业背景无关;最后才是业务能力,例如架构设计的能力,项目经验等。
(更多内容请访问人瑞人才联合德勤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
原创文章,作者:新经济沸点·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