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理性了。
文|新经济沸点
2022年,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受疫情影响下降了很多,与之相应的表现之一为“存钱意愿”的上升。
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称,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上,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58.1%,比上个季度减少0.3%。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22年前9个月,中国居民存款金额增长了14万亿元人民币。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不再愿意消费了呢?至少在快消领域,答案是否定的。
贝恩公司日前发布的快速消费品报告指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快速消费品的整体增速达到3.6%。该数据建立在贝恩公司对包装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这四大消费品领域中的26个品类2022年的消费追踪中。
“快消品是刚需,有两大品类的增长数据还不错。”
例如,2022年前三季度,包装食品量价齐升,销量增长4.6%,平均售价增长2.6%,推动销售额增长7.4%。又例如,疫情刺激家庭护理品类需求激增,销量和平均售价分别取得5.4%和0.6%的增长,推动销售额增长6%。
以食品和非食品为划分快消品界限的话,疫情前,非食品的增速长期高于食品,这是因为,在非食品品类中,化妆品一直是最强拉动消费的品类,封控在家等因素,导致这一块的消费需求下降,2022年,彩妆的销售额就暴跌16%,到了2022年,加码促销和追求性价比消费趋势等因素,让彩妆品类平均售价在第三季度下跌6%。
除了美妆品类,护发素、香水、洋酒、葡萄酒和口香糖等销售额增速也同样在放缓。
贝恩公司还发现2022年快消品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整体增长数据为3.6%,整体价格却延续了过去两年的低迷,今年尤甚,达到2%,这背后是否预示着出现了“消费降级”?
众所周知,2022年消费品的成本价受到原材料影响已经上涨,品牌商将成本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包装食品涨幅为3.2%,个护的涨幅达4.9%。然而最终从整体上的表现则是消费品价格下降2%。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指出:“追求性价比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趋势。不过,在食品和饮料领域,消费者的大包装囤货行为对销量的刺激更为明显,而在个人和家庭护理品类,消费者则更青睐低价产品和渠道。”
假设某家庭去年在食品和饮料上的消费支出为1000元,那么今年这笔支出则为1040元。理想环境下,同一类商品价格涨幅达到3.2%,疫情却成为突发因素,让购买量成为总消费支出中的关键因素,例如因为囤货,消费者更青睐于大包装食品和饮料,这样更显性价比,这也导致价格的整体下降,而包装食品对前三季度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增长贡献超过50%。
另外,一些品牌商加码创新并重塑品类,做成高端化,提升价格后,消费者也愿意为此买单。这一点在衣服洗涤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该领域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售价平均上涨了3%,其产品形态从洗衣粉到洗衣液,再到浓缩洗衣液,洗衣凝珠等产品,“每一次产品的迭代都伴随着价格的上涨,消费者愿意为这之付出溢价。”
其实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消费不是降级了,而是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和成熟。消费者的钱袋子是否充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3%。
所以,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能在接下来持续恢复,消费者信心复苏,从中国可支配增长5.3%的增速里,藏着中国消费市场强劲的韧性。
这一点在麦肯锡的消费报告中也得到印证,该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快消品最看重的因素,已经从“情感”变成“功能”因素,“从面霜配方到心仪羽绒服的填充类型及品质,中国消费者对其所购产品的特性和规格了如指掌。”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也意味着他们愈发不易被营销噱头左右,品牌商若想赢得消费者的心智,还必须另辟蹊径。贝恩在研究中也发现这一趋势,以酸奶为例,它在2022年的销售下滑到7%,“因为消费者对这个品类的健康功能需要重塑认知”,而反观牛奶,因为其健康功效则更多地熟知,逆势增长达9%。
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并没有降级。(完)
原创文章,作者:新经济沸点·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