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的互联网公司。”
采写|郭娟
南方航空(以下简称“南航”)一直被誉为“航空业里的互联网公司”,这个称谓更深的含义在于,南航一直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在科技创新上积极进取,创造了航空领域全国范围内的多个第一 :
- 2000年,第一家“电子客票”;
- 2005年,第一家提供“网上订座”服务;
- 2009年,首次实现全国航空领域“电子登机牌”;
- 2017年,第一家启用人脸识别登机服务……【1】
2017年,南航“上云”了,这一次,它走了“混合云”的模式——在将原有基础服务部署在本地数据中心的同时,将“高并发、海量数据、突发性的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这背后的直接原因,竟与一次会员日大促相关。
掌握数字化的用户体验
南航一直在求变,2016年的时候,集团便将“南航e行”战略,作为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抓手。到了2018年8月,成熟的“南航e行”APP正式向外发布。
这是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让用户达成了南航的线上全流程服务,员工也实现了“一部手机解决旅客的问题”。这意味着,“南航e行”的推出,让南航更接近“数字旅客”、“数字员工”、“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以值机为例,传统方式下,旅客通过人工柜台到拿到登机牌需要约6分钟,而在“南航e行”上在线值机,最快只需6秒就能完成。这个APP为旅客提供了订票、选座、到达后行李提取的引导等功能,几乎涵盖了用户登机前、登机中和登机后的全流程服务。
“南航e行”战略的推出有个时代背景:2016年前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不断,航旅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提供航班实时查询服务的第三方应用,最后以飞常准、航班管家、航旅纵横为代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16年4月,QuestMobile提供的数据显示,航班管家、航旅纵横和飞常准当月的月活(MAU)分别为364万、222万和166万。【1】
第三方航旅服务应用的出现,的确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改变:它整合了各航空公司的信息服务,将线下服务转移到线上,让服务过程变得实时、公开和透明。但与此同时,从客观上,第三方应用也使得各航空公司的旅客(用户)离航空公司更远了,因为第三方航旅服务应用的出现,实质是把过往面向旅客服务的窗口前移到每个人的手机上,而这个APP不是航空公司的,事实上是分流了它的用户。
彼时的南航,约有2000万会员,这个庞大的用户基数,如果被吸引到南航自建的APP上,也能很快实现上百万月活的目标。
2017年,正值南航e行的战略目标在推进过程中。南航想在某个会员日做一次大促,当日,成功的前端营销策略给南航的官网和试运营中的APP引来超过平时五倍的访问量,直接导致南航的IT系统背不住了,造成访问页面长时间卡顿,一次本该出彩的活动却成了一次糟糕的用户体验。
南航的IT部门忽然意识到,大规模、高并发、突发性的业务支撑是传统数据中心并不擅长的。另外,行业大势也在推动南航重构IT架构,“比如航班动态,以前航空公司认为工作动态不能对外披露,但第三方平台想方设法拿到这些信息,吸引走了用户”,在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南航的电子商务部副总经理卢春复盘。【1】
“你掌握不了用户,但你可以掌握用户的体验”,卢春这样说道。
求解混合云架构
南航调整IT架构,就这样提上了日程,并很快于2017年,达成了国内航空业的另一个“第一”:与阿里云合作,成为“国内首家云上航空公司”。
阿里云首席架构师郭柱回忆,“2017年前后的阿里云,正在探索要将从互联网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落地到各实体领域。”的确,交通行业与互联网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地铁、公交的早晚高峰,让乘客拿着公交卡0.2秒过闸机,背后的系统架构已经完成互联网转型。另外,2017年的行业数据也显示,全国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这个交易量,也的确属于互联网级别的。【1】
在航空领域,南航此前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也吸引到阿里云,由南航提出的、要调整IT架构的实质,也是为了应对和处理高并发访问,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而这正是阿里云所擅长的。
“面向C端的应用,已经有大量的实践评估过,迁移到公有云上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比如28号是会员日,可能需要500台阿里云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云服务器)就够,平时100台足矣。”郭柱分析,“在国内,南航这类的大企业在IT架构上都属于混建,私有云对他们来说,服务的是自己的业务体系,没必要架设在公有云上,在集团内部,私有云也算是‘内部的公有云’,因为南航内部也在搞虚拟化,这个在未来极有可能会通过云的方式来实践。”
南航上云,大致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将促销、会员日抽奖等活动放到云端;第二阶段,形成互联网架构,完成航班查询、订单生成、合作渠道等服务的云端的部署。时间线上,2017年3月,南航的机票销售主流程向云上迁移;2017年6、8、9月又分别完成航班查询、订单生成、合作渠道等服务的云端的部署。
但南航还有一个身份,它属于国资委旗下的企业,妥妥的国企,因此,除了面向用户的C端服务,尚有很多基础性的业务,不适宜上线到公有云,这也要求它必须采用混合云的IT架构。但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还是多少有些“业务交集”。例如,在原有的架构下,用户在南航APP上查询和订票一体,每达成一次订票,实质上是与航空公司的私有云在互动。
首先,用户在达成订票行为前,一定会有反复访问的行为,而在查询航班时,也存在访问链路过长的情形,例如,用户身处广州,要查询杭州的机票状态,后台需要调取杭州这边的库存,另外,“航空业和其他行业不太一样,航空业的很多数据不在自己手里,当国航东航和南航都各自掌控数据,用户查询航线的航班怎么走?”郭柱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阿里云运用了缓存策略。据了解,缓存(Cache)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广泛应用在电脑工程领域,它将原本访问起来较慢的数据,放到访问更快的存储介质中,当第二次访问时,能够更快地访问数据,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做法。比如,有个文件经常被读取,且很少改变,就直接将其缓存到内存中,节省掉耗时的IO磁盘读取时间。【1】
同时,阿里云将查询和订票分开,查询的部分放在公有云上。阿里云将查询和订票分离后,进行了95%和5%的搭配,这意味着,“航班查询的这部分有95%部署在公有云上,而不用回流到私有云体系,这样带来的流量冲击就减少了很多”。针对查询链路过长的场景,阿里云则使用了多点部署、多地多活的互联网分布式架构。
经过调整,互联网架构中大多数功能都在南航的架构重塑中都得到了体现,包括分布式架构、流程处理的异步化和并行处理等。2017年,该架构就让南航移动端达到日处理消息量1500万条,150万趟航班、3900万个舱位准确率95%以上,国际国内航班订单平均响应时间仅需2秒。
中台的重要性
可以说,没有这次IT架构调整的成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合作——南航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打造。
时间回到2018年,南航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还在进行中,由于南航的体量巨大,其手里的飞机达到1000余架,机队规模亚洲第一。因此,它于当年制定了全球化的战略,而为了支撑这个战略,南航营销委最先想建立一个与营销相关的数据服务部。
这个服务部具体要做什么呢?郭柱回忆,“当时阿里云与南航沟通下来,感觉他们想做的事,实质上就是数据中台”。
为什么这么讲?南方航空CIO黄文强曾对航空公司的产品特征这样表述:航空公司每天都是双十一,每天都要去库存。航空公司售卖的是未来几天甚至未来一年的座位,如果飞机起飞时座位空着,就相当于烂苹果,没有价值。为此产品促销必须每时每刻都进行。
这意味着要让南航洞察和精准掌握用户需求,就得加强用户触点的丰富度和数据的颗粒度,并且引入智能化技术。如果没有数据大底盘,未来南航每建成一个项目落地,都要针对这个领域独立去处理背后的数据。
因此,阿里云先一步到位地提出了数据中台的建设,南航对此也比较赞同。郭柱复盘,“当时南航内部约有600余个子系统,其中有近一半系统的数据可以直接抽调,剩余的系统,则比较麻烦。我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才完成这个工作。”
当各系统被集成到中台上后,阿里云利用其归纳出来的数据中台方法体系,把每个领域的数据进行关系建模,如营销、运营、收益、管理等,最后又给到各业务条线使用。
在此过程中,原计划放在营销委下面的数据服务部,也逐渐独立出来,作为南航的“科技信息流程管理部”,专门负责数据方面的工作。“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可以说是这个部门给予阿里云极大的帮助,才把数据中台难度这么高的事搞定”,郭柱回忆,“例如在向运营部门抽调数据时,科技信息流程管理部会亲自牵头,让运营部的负责人与阿里云进行对接。”
双方这种深入的业务对接,也为下一步将各部门数据抽调到中台奠定了基础。“科技信息流程管理部还专门组建了一支队伍去游说各部门来支持数据中台这件事。如果没有该部门,我们第一步的数据集成就会有很大挑战。”郭柱最后总结。
从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南航的数据中台就这样搭建起来,而到了2020年的时候,南航提出要“打八场硬仗”,其中一场最主要的硬仗就是建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搭建,2020年底第一期业务中台开始启动,效果立竿见影,直接体现在南航研发效率、新产品上线效率、新品发布效率等各方面的提升等。林鹃是阿里云与南航合作的驻场架构师,据她介绍,“一期业务中台,主要涵盖七大领域,以上线新产品为例,业务中台的建成,提升了约20%的效率。”
与数据中台专门由一个部门牵头负责一样,为了保证业务中台的成功逻辑,南航也专门组建了相应的信息中心去推动,在信息中心内部,又细化成为用户中心、产品中心、各渠道中心,这些部门都要对接到阿里云,以支持业务中台的搭建。
南航于2020年制定了三至五年的规划蓝图,其目标是全业务上中台,截至2022年,管理域、运行域、安全域等都已经完成业务中台化,林鹃透露,“未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这些板块都要走到业务中台上。”
在这一系列积极变革中,南航也正不断丰富其作为 “航空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的最优注解。
(本文由郭娟采写,文章原创首发自钛媒体《云栖战略参考》)
参考文档链接:
- 【1】https://csairgroup.cn/cn/zdgzzz48/330488/index.html
- 【2】https://www.sohu.com/a/79526882_116131
- 【3】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082695/article/details/90279691
- 【4】https://www.iheima.com/article-168435.html
- 【5】https://www.51cto.com/article/708504.html
原创文章,作者:新经济沸点·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