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要离开中国?“由它去吧”

电子阅读本质上还是阅读,它还剩余沉浸式的需求,足够撑起一个小众市场。

  • 文|新经济沸点 郭娟

6月2日,亚马逊中国发布公告称,将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市场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

对于这个消息,我既不意外也不惊喜,过去几年,我拥有过两个Kindle,但“打开率”都不高,有时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看到典雅的Kindle闲置时,我也经常问自己,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它打入“冷宫”的?它怎么就没能在中国火起来?

1

先说第一个Kindle,2008年时一位友人去美国出差,请他帮忙代购而得,折合人民币大概在2000多,它的外形还留有电脑的样子——电子显示屏的底下,设置了类似于计算器的小键盘,这区别于后来内嵌在屏幕里的“软键盘”,又叫“硬键盘”,更好的体验在于接近于纸质书的电子墨水屏设计,屏幕本身并不发光,显示完全依据电压来驱动,对视力的损伤较小。

Kindle要离开中国?“由它去吧”

我拿到这个Kindle的时候,亚马逊公司还没有引入中国的计划,以致于它就是一个纯粹的电子阅读器,纯粹到背后没有任何图书资源的匹配。我从网上找到使用攻略,下载各种文本,再通过一个软件导入到Kindle,便开启了阅读。

当时的手机市场,主角仍属于功能机,手机之外,还存在相机、音乐播放器、电子阅读器等硬件,它们在功能上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因此,这款Kindle一度成为我外出时随身携带纸质书的替代品,令人惭愧的是,这个Kindle里存储了诸多无版权的图书。

这款Kindle还有个不足之处,便是拿在手里还有些笨重,因此,在后来的几年,当智能手机大规模流行后,因为其上集中了很多功能,也包括电子阅读APP,我便渐渐将Kindle遗忘在隐秘的角落,打开得越来越少。

我拿到第二个Kindle,是在参加一场活动时的中奖奖品,时间大概在2017年左右。

这款新型的Kindle比之前的那一版轻了许多,屏幕下的硬键盘设计已经取消,变成触屏就能弹出输入法的软键盘,它的字体可以调整,我通过亚马逊电商网站的账号能登录这个设备,期间就能同步买到出版社的电子书,书源正版化以及携带更便捷,让我那个阶段的阅读重回这个设备。

Kindle要离开中国?“由它去吧”

2

与此同时,我还接触到另一款国产电子书阅读器,上面除了出版社资源外,还组织了一帮创作者创作网文。

网文这个生态,在中国有大量的阅读者,最新数据是5亿!遗憾的是,我并不属于其中一员,一来是因为我搞文字工作,平时的工作也是一种阅读,因此,闲余时间的阅读,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出版社资源。

对于打开这款电子阅读器时随机推送的网文,一度被我视为“广告”:能容忍它的存在,也从不轻易打开。

除此以外,这款国产阅读器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它的保护屏选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元素,这能很快与Kindle提供的世界名人格言的形态区别开来。另外,这款阅读器做了手机应用APP,两个设备的账号打通、内容同步,这让我即使忘记了带电子书出门,也能打开手机阅读。最后,这款阅读器在充值上经常促销,买100000个阅读币送5000阅读币这样,5000个阅读币就能挑选一本质量不错的出版社电子书。

渐渐地,我在国产电子书阅读器上购入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当书架上的存书超过200本时,黏性便形成了。

反观Kindle,其上电子书的价格更趋近于纸质书,我当时一直不太理解,既然电子书便于更多的复制,免去了纸张成本的投入,为什么Kindle要这样定价?而且据我了解,在美国市场,一本Kindle上的电子书只需要付1.99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十几元,而在中国市场,Kindle应该是没人去运作这个事,至于是什么原因没有推动这件事,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Kindle要离开中国?“由它去吧”

这些想不通,导致我在Kindle上的购买意愿一直不强,最后反而发展出一种“替补功能”,例如,当我在国产阅读器上买不到最新图书资源,才会转去Kindle求助,但其实多数情况下也没那么有用,因为印象中有好几次,我都是直接去了书店买到的纸质版本。

总之,以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之有一款国产阅读器比它好用,导致我渐渐冷落了Kindle,此后的几年,我也会偶尔收到别人送给我的Kindle,我就作为礼物转手送给周边的亲戚朋友。

在我看来,电子阅读器,适量够用就行,太多的选择反而加重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应该培养忠诚于使用某款电子产品的习惯,反正我最后选了那款国产电子阅读器,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私人电子图书馆的建立,让这个电子阅读器形成一种魅力,让我在闲暇时会去打开翻一翻。

3

电子阅读市场,微信读书发展速度让人眼前一亮,我从周边朋友那里感知得较多,他们通过缴纳月度使用费用,就可选择海量的正版书籍,公开资料显示,微信读书注册用户已达2.1亿。

但我一直没有使用微信阅读,一是前述国产电子阅读器上有我长期自建的一个书库,二是因为手机的富媒体形态,对于阅读的干扰项太多——短信弹出、工作回复、还不时有电话打进来,有时还惦记着刷剧,以及现在无孔不入的短视频……

所以,要打造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功能单一的电子阅读器反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大概是亚马逊公司推出Kindle的初衷吧,也是许多硬件厂商、软件厂商都在做国产电子阅读器的原因,但将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归因于竞争过于激烈也算比较单面的总结。

Kindle第一代于2007年推出,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2023年撤出中国,期间的九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九年,智能手机越来越完善的功能,削减了出门时另带一个电子设备的意愿,例如手机集纳了相机、音乐播放器、电子阅读器等功能,相机功能做到最后,比某些专业相机的拍照效果都还好,丰富的手机功能在事实上也打击了这些产业,例如相机的萎靡、音乐播放器的几乎消失。

然而电子阅读本质上还是阅读,它还剩余沉浸式的需求,足够撑起一个小众市场。

最新的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网民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长达到3.3个小时,而根据2021年4月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时长为11.4分钟。本质上,在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内,除去工作、睡觉,剩下的时间已经被手机抢占了3.3个小时,留给电子书的时间又还剩多少?

另据公开资料,中国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接触率从2013年的50.1%升至2021年的79.6%。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化选择,目前中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由41.9%升至77.4%。然而在电子阅读器上进行阅读的人群占比只有27.3%,此外,还有21.7%的人群使用Pad。

另外,电子阅读器是一个靠图书版权推动的产业,只有持续不断的购买电子书,才能够让电子书运营者在其中分享利润,然而,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盗版市场,在别的阅读器上无法解码,而在Kindle上则可以实现转换,有关这点,2010年,刘强东接受王利芬采访,就直言kindle在中国不可能成功,理由是“中国消费者买到kindle后首先会破解,之后所有盗版书就可以看了,永远不会花1.99美金去下载一本电子书。”

十来年后,中国电子书市场上,用户付费的习惯正在形成,而Kindle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利好,因为此时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这期间,得到、蜻蜓、喜马拉雅都在做有声书,将人们看书的习惯变成用听的方式接收书中新信息,《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用户平均单次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长为80分钟,有声阅读时长就占了60分钟。

而此时的Kindle,还没有看到有声书形成规模,或者这背后应该是没有团队去作出更好的本土化运作,另外,早在2017年,Kindle就与当时的网络文学平台咪咕阅读合作,推出定制版,但最后这个合作也是不了了,这也是Kindle没有结合市场做本土化变革的佐证吧。

Kindle说要退出,只能遗憾表示:由它去吧。

原创文章,作者:新经济沸点·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