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灵活用工的人数已接近1亿.
随着企业用工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企业对“灵活用工”的使用意愿正变得越来越高,市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12月29日,人瑞人才联手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其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逾六成(61.14%)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且多数企业采用了两种以上的灵活用工类型。与2020年的调研结果相比,我国灵活用工比例上升了5.4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的测算显示,全国灵活用工的人数高达9867.4万,劳动者数量已接近1亿人。
2021年, 我国企业灵活用工的规模呈现扩张趋势。从上图可以看出,与2020年相比,灵活用工的“稳定或扩大使用规模”的企业比例从2020年的29.32%攀升至2021年的51.80%;表示“缩减使用规模”的企业比例从2020年的26.36%降至2021年的9.34%。蓝皮书分析认为,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倾向正在增强,背后有五点原因:
1.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在疫情与国际竞争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因此使用灵活用工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用工实践中的诉求。
2.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正在提升企业的组织弹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改变企业生产对特定工作地点的依赖,扩大互联网平台用工的应用范围,从而推动了组织变革与灵活用工的发展。
3.企业对灵活用工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社会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提高。 2021年,95.04%的样本企业表示对灵活用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相对2020年,2021年对灵活用工“完全不了解”的样本企业占比有所下降,从7.58%下降至4.96%。市场认知度也与新经济和平台用工的发展有关,疫情背景下对“共享用工”的讨论,都在不断推广灵活用工的理念。
4.政府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灵活用工的发展。政府颁布了各项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灵活就业与新业态的支持力度。2020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地方政府则通过见习补贴、培训补贴、困难就业群体社保补贴等方式推动灵活就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灵活就业政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灵活就业解决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杨伟国、吴清军、张建国等,2020)。
5.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展也在减少企业从外部市场获取劳动力的交易成本,提升使用灵活用工的倾向,从而推动灵活用工市场的扩展。
然而,现阶段,也有用工企业滥用“灵活用工”这个概念,或者借“灵活用工”之名,没有给劳动者提供充足的劳动保障,真正的灵活用工,是指雇佣组织(企业、平台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等)以标准雇佣之外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用工安排,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方在雇佣组织上。
2021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共同印发的《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指出,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总量规模、服务功能、服务质量、专业化程度、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蓝皮书在2020年《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的基础上,对灵活用工市场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灵活用工作为人力资源调配的重要手段,在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数亿人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顾问杨伟国表示:“因此,对待灵活用工,既要顺势而为,刺激劳动力市场各要素的合理流动,更要合理规制,保障民生福祉。”
“灵活用工的最低要求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进行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调研项目,就是希望对目前中国灵活用工的现状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调查,同时提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利于推动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的良性持续发展。”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张建国表示。
据了解,《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已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原创文章,作者:天骄,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