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阿里“误终身”?

被收购:阿里的起点,创业者的终点。

文 | InfoQ 褚杏娟

05 年的中国雅虎、06 年的口碑、09 年的万网、13 年的虾米音乐、14 年的优酷和 UC、15 年的高德地图、17 年的大麦网、18 年的饿了么、19 年的考拉海购,在被阿里收购后,这些企业有的已经没落,有的处于高度竞争状态,还保持着行业头部地位的屈指可数。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去年 11 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阿里的投资思路:重要的战略项目进行收购。阿里通过收购的方式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VIP”票,但阿里被吐槽最多的恰恰是这些收购来的战略项目在亲自操刀后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香”了。

大换血和内斗

企业被收购后进行大换血屡见不鲜,而收购经验丰富的阿里对此也已经非常熟练。

据报道称,有阿里 HR 表示,阿里的风格是收购后派驻高层,其中业务一把手和 HR 是最关键的。HR 通常最先入驻被收购的公司,迅速梳理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

去年 9 月,阿里以 20 亿美元的价格从网易手中收购了考拉海购。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阿里收购考拉近 4 个月的时间里,过去直接向原考拉 CEO 张蕾汇报的考拉管理层多数已经离职或转岗,仍在原职的仅剩两位:CTO 朱静波和非标品负责人李薇。

而现在,考拉海购运营、用户、商品、物流、技术和人事六大部门的负责人中,三分之二为阿里派驻高管,且已在阿里工作多年。

同样地,饿了么在 2018 年被阿里以 95 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张旭豪、汪渊、邓烨、闵婕、叶峰、曹文学等初创人员中,大部分在当时就退出了股东会。度过了技术整合阶段后,15 年入职饿了么的前 CTO 张雪峰也在今年 9 月初离职,目前“老人”唯剩康嘉。

据媒体报道,目前掌管饿了技术工作的是 2008 年加入阿里的“老臣”、前口碑 CTO、现本地生活副总裁李杨东,而李杨东则是王磊极为看重的一员大将。

此外,在 2017 年加入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后,大麦网创始人曹杰不再负责具体事务,CEO 一职由当时的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秘书长张宇出任。

豌豆荚在 2016 年被阿里并购后,原来的员工也几乎全部被辞退。

而被收购企业留下来的员工和原阿里员工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层隔阂,“阿里对待收购公司的员工简直就是侮辱。”有匿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饿了么被内部员工调侃为“阿里高级外包”、合并一年后仍没有内网权限上可见一斑。

知乎上有自称前支付宝的员工透露,入职没多久后自己的面试官就因内部斗争离职了。“美其名曰拥抱变化,实际是内部派系压榨。”另一位前员工发帖称,“整个阿里集团都是人多得闲的没事干,然后就是各种党争和站队。想干好自己的事哪有那么容易,能力平平会拍马屁、领导发一条朋友圈下面第一个点赞的人永远活得很滋润。”

流量没错,但产品差强人意

阿里对被收购企业的商业运营也受到了质疑。外界报道的是企业被收购后商业化得到提升,但据内部人士消息,实际却下降得非常明显。数据显示,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两年多以来,市场份额缩水大约将近 30%,这也印证了该人士的说法。

投资人周炎表示,每个巨头在收购的时候都是有自己的目的,但每个选择被收购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靠自己可能无法继续维系或走向二级市场,所以才选择被巨头收购。

2016 年,豌豆荚被阿里收购时,创始人王俊煜表示,选择被阿里收购是为了弥补商业化和渠道能力上的不足。“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在获得阿里巴巴和旗下 UC、高德、优酷土豆等的资源支持后,其规模和影响力将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王俊煜当时在文章中写道。

但在被阿里收购后,豌豆荚与阿里的 PP 助手等应用商店整合,反过来帮助提升了 PP 助手的排名,同时也为其他产品导流。很多网友也在豌豆荚被收购后表示,“豌豆荚变成了 PP 助手。”而 4 年后,豌豆荚已经停止了 PC 版在线服务,人们再提起“豌豆荚”三个字也只剩无限唏嘘。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在收购企业后对其提供的资源支持远不如报道的那样多。

对于企业被阿里收购后的变化,客如云的老客户、某电商平台创始人张宇深有体会。

“阿里收购客如云后,我原本以为客如云获得了大机构的加持和实力资源会更蓬勃发展,但遗憾的是,我遭遇了忽视、套路、推诿。”张宇向 InfoQ 说道。

“以前我虽然也吐槽客如云,但是客户经理的反馈还是很及时的,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很快。但是自从被阿里收购了以后,客户经理就变成要很久才有反应。”张宇说到,“我的一个会员数据审核需求提出了半年都没有实现。”

此外,张宇为了完善运营需要在客如云设备上加装一台标签机,而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硬件关联需求,在多次跟进沟通后得到的答复却是硬件出现问题,需自费更换。“这样的套路我自己做硬件产品时都不用了。”张宇说到。在技术上,张宇表示也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他们一边感叹太平洋咖啡、星巴克咖啡等大型连锁店不跟他们做业务对接,但是同时又没有能力或不认真解决像我们这样的小客户的需求。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他们的产品能力,而且职业推诿真的太过严重。”张宇说道,“商业本身确实是关注流量的,但是流量却没有固定模式,一定要有核心的产品力才能带来稳定流量。”

一个产品不只有一家企业在做,用户肯定是哪个顺畅使用哪个。但用户也有很大的产品情怀,如果没有情感投入,一个产品就很容易被替代。在张宇看来,阿里收购了一个大家伙,但不知道用户才是创造价值的核心。没有情感的设备和运维系统不会带来高商业价值。

同样,考拉海购被收购后,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用户表示,考拉海购现在已经开始“淘宝化”了。有网友表示,“以前在考拉都看评论买,好评能看出来是真的。现在考拉的好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刷的。谁家东西买了才一天就追评那么大段大段的还带图片。这么大面积刷评论当顾客是傻子看不出来吗?”

“阿里价值观固然没错,但是项目执行和运营都流于表面,并不能沉淀下来真正落到实处。或许流量思想太根深蒂固了,但不好好落实产品,一味求大求好、追求爆发性业绩都是饮鸠止渴。短时间内可能的确会把一些项目拉到高光时刻,但后续就是实际效果跟预期不匹配的各种纠结。”张宇评价道。

用收购为自己的产品矩阵导流或许无可厚非,但在收购后用自己的经验指导新业务、以大企业姿态自居而眼高手低等,已经频频暴露了阿里在对收购企业运营上的缺陷。

“欢迎被小马哥收购”

创业九死一生。周炎表示,创始人能够有所成是有个人优势在,但是人无完人,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要借助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并不是必须要创始人死撑到底的。最终需要成就的是事业,而不是某个人的事业,“毕竟一个人是难以走远的。”

即使被收购,创业者们仍会希望保留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饿了么在被收购前,创始人张旭豪也曾想过自己带领公司上市。在豌豆荚市值高达 10 亿美元时,创始人王俊煜没有将豌豆荚卖出,而是坚持由自己创造豌豆荚的辉煌,虽然最后还是以 2 亿美元被阿里收购。

“我还有自己的产品,有一个坚实的合作伙伴还是很好的。“周炎表示,好的财务投资人有边界、给支撑、不插手具体事务。

根据媒体统计,阿里企业的收购率超过 13%,远超腾讯的 6%。与阿里在收购后对企业实施全面管控相比,腾讯更多是以参股、增持、合作等方式,给企业原管理团队很大的发挥空间。

执掌腾讯战略投资部的腾讯总裁刘炽平在 17 年腾讯投资年会上曾表示,“我们给钱,但希望企业保住自己的文化。”在刘炽平看来,投资的灵魂是人和创意。腾讯希望以投资公司为中心,而不是以腾讯为中心。

据刘炽平透露,截至 2019 年底,腾讯投资企业中 70 多家已上市,逾 160 家成为市值或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这些企业大都保持着管理风格、组织架构上的独立性。

同为创业者的周炎表示,“如果将来产品做大了,非常欢迎被小马哥收购。”

应受访者要求,周炎、张宇皆为化名。

(本文作者褚杏娟,文章首发公号InfoQ。)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经济沸点立场。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