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店都是“三店一体”。
采写| 新经济沸点 郭娟
8月11日,多家媒体报道,京东集团入股了见福便利店。
在可查询的公开工商信息中,“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叫于兴军,占比31.04%;第二大股东,便是京东,占比20%;第三大股东是红杉资本,占比16%。
造出“无界零售”或“新零售”概念后,便利店成了互联网巨头的“新宠”。造概念的背后,是他们急于让实体连锁零售业变得更加数字化,与连锁百货、大卖场等业态相比,作为小业态的便利店,一与电商没有太多的交叉点,二是便利店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最佳场景。
经过三年,阿里造出一个盒马鲜生,并于2017年入股喜士多;京东也一直在努力建设7fresh,现在则完成了对见福的入股。再加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于2017年4月在微头条上放过豪言:五年内“造出”一百万家便利店,可以看出,京东对便利店这件事一直念念不忘。
爬上第二梯队
被巨头看上,必定有它的价值。
见福便利店成立于2006年的厦门,创始人叫张利,在业界有“极客”之称。2016年,他通过与微软合作,建立了一套“非浸入式客户体系”,以人脸识别的方式,管理到店会员。
之所以会这么做,他告诉新经济沸点,多数便利店的摄像头,作用仅限于防盗监控,“商业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可不可以借助摄像头来摄取到店客户的生物信息?”
面对信息安全的质疑,张利特别强调,“上传到后台的人脸信息,变为一段段串码,这些串码又不会还原为图像,进店的人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相片会外传。”人脸识别对于到店会员的价值,体现在“进店的客户如果经常光顾,我们会在他第十次到达时免单,这算是给消费者以回馈。”
另一方面,见福便利店也有很好的信息化基础。约在2009年,当见福的店面发展到200到500家的时候,张利在管理上产生过焦虑,“以前三五十家时,谁是谁家的店长比较清楚,店面越多就越糊涂。”
张利告诉新经济沸点,分散的店面管理也是挑战,如何有效及时地掌握几百家店面的销售情况、货品情况、客流等,都促使见福便利店急需投入资金搞IT建设。
那时,见福掏了500万搞IT建设,张利用“捉襟见肘”来描述当时的状态。
在2020年5月11日,OurHours全时的那场危机中,见福频现媒体头条,受P2P暴雷影响到的全时,被二度分拆,北方地区由邻家、罗森接手,成都地区的106家全时直营店则由见福接管。
至此,成立了14年的见福便利店全国店面达到1700家。
接管全时时,张利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表示,全时成都直营店的标识全部换成“见福”,“全时现在的系统用的是NEC(日本电气株式会社)的,这个系统每年的使用费用偏贵”,后续会通过改造,纳入到见福的管理系统中来。
在便利店中推行人脸识别系统,见福是先行者,而对于技术的重视,让它成长为中国便利店体系的第二梯队。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日前评选的2019百强便利店榜单中,见福排名第 10 ,除去三家日系便利店以及中石化易捷、中石油昆仑好客外,见福与美宜佳、苏宁小店等成为一股新崛起的本土便利店力量。
2017年,见福的排名在第18 。
5年百万便利店,名不符实
对于京东而言,投资见福未必能立即看到可观的财务回报。
便利店这种业态,先苦后甜,在规模没有做起来以前,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Today便利店的创始人宋迎春曾经回忆,他在2015年的时候一直很难熬,“每天一睁眼,10万元就没有了”。
整个2015年,Today一共亏损了3000万,那段时间,创始人也一直在找钱续命。见福便利店也有过这个阶段,张利向新经济沸点回忆,在单店看到盈利后,见福就开始走上连锁经营的路子,“从第5家开始,开一家亏一家”。
业界因此有一个段子,来形容这种状态,“所谓的7-Eleven,7年亏损7亿,第11年才会赚钱”!到今天,大家看到能赢利的便利店,都几乎经历过这个阶段。
那么京东投资一家实体的连锁便利店,图什么?
如果没记错,京东因为便利店这点事被关注是第二次。第一次发生在2017年4月,当时,其创始人刘强东宣布,要在五年内开设一百万家便利店。
那次豪言的后效,实际上是对三线以下城镇,夫妻老婆店的收编。
在便利店的形态里,一种是连锁经营的形式,另一种就是驻扎在各小区的夫妻老婆店。当时,京东针对的群体为后者,是想让大家用他们的一款B2B进货工具,叫“京东掌柜宝”。
一个网名叫“大熊”的京东便利店加盟者告诉新经济沸点,他加盟一年后,就退出了。“主要是用他们的掌柜宝进货,在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掌柜宝进货,不负责退货。”
零售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临期商品的退换,按照常规操作,行业内的供货商一般都会提供临期商品的退换货服务,或者直接向他们退货,大熊直言,“掌柜宝没有这个服务,很受限制。”
大熊也认为,作为小店进货工具,掌柜宝很好用,现在,即使没有加盟京东便利店,也可以申请使用掌柜宝,“我感觉京东便利店刘哥大概放弃了,现在他们主打京东掌柜宝,这个不需要加盟也能有。”
“对于一些新开的店面,想快速提升知名度,可以缴纳5000元,得到‘京东便利店’的店面,商家只要在店里开出一个柜台专门摆放掌柜宝进货的商品即可,但是便利店的商品五花八门,仅凭一个进货工具搞不定”,大熊说道。
据新经济沸点了解,五年达成百万便利店这件事上,刘强东的口过快,也让其他部门比较被动。2017年7月,京东新通路负责人杜爽辞职,掌柜宝这个产品是京东新通路的主打产品。坊间流传,杜爽离职是因为一年要覆盖50万店铺的KPI,京东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
到了今天,对这件事的再追述,以及观后效,业界已经不是太在意,只是“五年内百万便利店”在当时的确是一波成功传播。
便利店上位
相对于借便利店之名,推广掌柜宝,京东这次投资见福,是一次真正与便利店搭界的做法,因为连锁便利店值得。
便利店,英文简称CVS(Convenience Store),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它的兴起国外,缘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外化,作为补充出现。
公开资料显示,192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上世纪70年代7-Eleven被引入日本。
谁曾想,当初这种边缘性的零售业态,在今天成为受电商冲击最小的零售渠道。
野村综研研究副总乡裕告诉新经济沸点,从1997年开始到2016年,小业态在日本持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大型业态一直很低迷。“在日本,便利店又被称为5分钟商圈,解决人们的及时性需求,电商对它的冲击不是太大。”
张利则认为,便利店是一种离消费者最近的业态,它会逐渐成为“门店网和互联网的交汇点”。
随着电商的发展,移动支付早已走到线下,以及快速物流,各大便利店很早把这些部分打通,“支付、物流、到家加的服务反而会让便利店的服务会变得更立体。”郎然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潘育新告诉新经济沸点。
对于便利店这种慢工出细活的零售业态,在发展阶段是急需资金去扶持的,见福于2018年就拿过红杉资本的投资,而公开资料显示,京东这一轮出资3125万元,占股20%。
但早在今年三、四月份,见福就与京东的7fresh开展一系列合作。
此外,便利店都在做电商配送,以庄辰超创办的便利蜂来说,购物自助化,消费者在线化,消费者还可通过APP或者小程序,享受送货到家。与其他便利店入驻美团、饿了么不同,便利蜂一直坚持自建物流,满20元就由店员送货。
现在,见福有1700家连锁门店,未来的配送队伍未必不是京东系的物流。此前,餐饮业讲过一个规律,未来店面一定是三店一体的,三店指网店、实体店和外卖店。对于便利店而言,也是通行的。
(本文由新经济沸点原创,作者郭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天骄,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